控制胆囊息肉增长的办法有哪些?
胆囊息肉是指附着在胆囊壁,向胆囊腔内凸起的隆起性病变总称,医学上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。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胆固醇性息肉、腺瘤性息肉、炎性息肉等,多数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,是由于胆汁当中过多的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形成。腺瘤性息肉则是由于胆囊内黏膜异常增生而形成,息肉常表现为单发、基底较宽、内部有血流信号,由于其存在有潜在的癌变风险,确诊之后建议外科手术治疗。炎性息肉则是常合并有胆囊结石、慢性胆囊炎,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而引起的胆囊黏膜异常增生,而这种炎性息肉通常由于胆囊结石引起的腹痛,反复出现的胆绞痛等临床症状。
一、控制胆囊息肉增长的办法有哪些?
胆囊息肉的控制长大主要是通过平时饮食调控、运动锻炼、病因的预防、定期的复查随访以及必要的时候手术治疗。如果息肉小于1cm,定期的复查、随访即可。饮食以低脂、低胆固醇的为为主,禁忌油腻、油炸、辛辣、刺激的食物,禁忌烟、酒,也要积极的运动锻炼,多饮水。特别要注意有高血脂、高血糖要注意控制,肥胖要减肥。此外,息肉也要定期的复查肝胆彩超,用于评估息肉的大小及其增长速度。如果息肉超过了1.5cm,建议早期手术治疗,因为超过1cm的胆囊息肉癌变的概率明显增加,需要早期手术,以预防后期癌变的风险。
二、通过中药不手术也可消除息肉!
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发病,因于情志失调(压抑、抑郁、易怒)、饮食所伤(过量饮食肥甘厚腻、过量饮酒)、劳逸过度(劳累、劳神过度、安逸过度)、感觉外邪(暑湿、风寒)等所致。是肝胆疏泻失职、气机阻滞、血行不畅、胆汁泌排不利、湿热蕴结、瘀血内停、日久形成癥瘕、积聚之症。对于体积小于1.5cm,无明显症状及癌变倾向的患者可用中药或中成药(息福欣),控制息肉发展,消除不适症状、抑制息肉,逐渐萎缩、使其消弭、再强肌体,最后避免复发。
如果发现息肉较晚,息肉直径已大于1.5cm,或有其他癌变倾向,此时可以考虑积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。并且在手术之后将胆囊送病理科,进一步行染色切片检查,看息肉的性质以及看息肉有无恶变的情况。注意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以后,需要减少进食鸡蛋、牛奶、肉类等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,避免进一步形成胆总管结石的可能。